我为什么离开产品经理岗位,转身去开店

by深夜扯淡

1.大学误选了“机械”专业

高三的我浑浑噩噩过了一年,高考考了一个对我来说算不好不坏的成绩,上了一个普通的二本学校,选了一个当时我完全没有概念的“机械制造”专业,理由并不是因为当时我对机械情有独钟,而只是因为这个专业在我们学校的分数排名是最高的,看起来似乎更有前途。

然而,上大学后我才渐渐发现对机械专业实在燃不起半点兴趣,整个大学期间我几乎没怎么上课,十几门功课亮红灯,多亏在我的软磨硬泡下老师们手下留情才让我勉强毕得了业。

机械专业之所以让我觉得索然无味,有以下几个比较核心的原因。

第一:

我觉得机械制品离老百姓的生活太远了,每当想到如果我以后做的东西讲给朋友听的时候他却一脸懵逼,我就提不起任何兴趣。我更希望去做那些能铺设在全国各大商场,超市里的生活用品,随处可见。

因为能看到成千上万的人在用自己做的产品的时候,那是非常有成就感的,相反,若连产品使用者的影都见不到,在现实生活中给你的反馈很少的时候,则自我价值实现感会很弱,很难驱动自己坚持下来。

第二:

迫于大学基础教育设施的不完善,加上机械操作实践需要耗费太多的成本,我们根本没有太多实践的机会,大多数时间还是在教室里啃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

然而机械却是实践出真知的学科,单单从纸面上抽象地阅读“液压”,“活塞”,“铣床”等等需要亲身操作才能理解的知识,跟读天书没什么两样。大学的教育依然靠的是死记硬背,还是应试教育的那种套路,久而久之学习欲望便消失殆尽。

第三:

我想到了如果从事机械,那我的未来生活将会枯燥无味,黯淡无光。因为毕竟机械是属于传统制造业,发展了几百年已然非常成熟,很难有什么发挥的空间。

再者,实体产品迫于工艺技术的能力限制,在实现上有很多的条条框框,自身那呼之欲出的创意想法很难得到施展,久而久之激情之火总会被一盆盆忽如其来的冰水逐步浇灭。

每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毕业后的几年内都会一直是整个工业生产链条上的一颗小小螺丝钉,干一些给老人打杂的事,没有三五年的沉淀别想要有产品重要决策的话语权,根据我的性格剖析,我很难熬过这几年,不如早点选择放弃。

第四:

我身上有太多的文艺气息,憧憬着那种坐在CBD写字楼里,工作累了,就到楼下喝杯咖啡,晚上约三两好友在酒吧里畅谈人生的工作状态。

而想到若往后我在机械领域里打拼,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都要生活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地带,处在工厂,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工人生活状态里,身上的寒毛仿佛在一瞬间都立了起来。

第五:

我觉得机械师是纯技术类的工种,整天被人呼来唤去,对自己做的东西横加指点,把自己的作品改得千疮百孔,这对一个很有抱负,很想要做出属于自己东西的年轻人来说是很煎熬的。

辗转反侧,想清楚这几点之后,我就决定彻底摒弃以后做一名越老越吃香的机械师的打算,在接下来几年的大学时光里,我能翘课就翘课,整个大学的课程几乎被我翘掉了70%。

那时候,同学们很疑惑,他们完全不知道我到底在干嘛,从他们的眼神里,我可以看出他们对我行为的不屑,甚至觉得我以后可能连个像样点的工作都找不到。

但是我毫不在意外界对我是怎么看的,因为那时候的我非常傲娇,我自认为我比他们更清楚未来的路应该要怎么走更有前途。

在我看来,在传统制造业里用好几年的时间稳扎稳打地把自己熬成一个机械老师傅对自己的青春太不负责任了,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应该追求新兴的,更具创造力,更有价值感的工作。

2.对“产品经理”情有独钟

在那个时候,我几乎每天都被互联网媒体洗脑,他们告知我,在职场上有一个神奇的职位叫产品经理

我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界大神如乔布斯,马化腾,周鸿祎,雷军等都自诩为产品经理,这个概念在当时被炒得十分火热,驱使着所有刚踏入社会,充满梦想的年轻人来抢夺这个名头。

于是,从那时起我就暗自立下一个人生大目标,未来的10年我都会为了当一名牛逼的产品经理而奋斗,于是我把翘课的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产品经理的知识,看有关的书,学有关的软件,甚至是那些所谓的牛逼的产品经理的语录都熟稔于心。

我还时不时地写各种文章总结一下自己的产品方法论,在网上言辞犀利地批判各种产品的设计有多么不符合“用户体验”,吐槽他们的老板压根不懂产品。

当时的我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产品经理这个职业,为了应聘上产品经理做了很多准备,付出了很多心血,也会去校外参加各类产品设计大赛,拿到了不错的成绩。

至于我为什么会喜欢上这么一个新兴的职业,理由也有这么几个。

第一:

产品经理有足够的产品决策话语权。在传统行业,没有好几年工作经验的新人做的都是边角料,充其量就是老人的马仔,没有什么成就感可言。

而产品经理则不一样,新人入职就很有可能独自负责一款产品,加之互联网产品的实现没有实体产品限制那么多,只要想得到基本做得到,所以发挥自由度很高。

相比于在传统行业里面做为产品生产链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能带领团队从0到1打造一款好产品的感觉是特别爽的。

再者,一推出少说也有十万八万的用户在使用你的产品,且所有的行为数据都在后台反应出来,自己仿佛就是一个造物主,俯瞰成千上万的子民在你创造的世界里面生活,繁衍,这种感觉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体会得到的。

第二:

产品经理的进入门槛比较低,不需要学那些需要花很多时间攻克的专业知识,只需要各方面都涉及一点边角料,善于把简单的东西包装成虚无缥缈的概念即可。

并且,好产品经理和坏产品经理的标准没有太明确的界限,千人千面,对那些不是特别沉得下心去深究一门知识的人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

第三:

产品经理的名头本身自带光环,其他例如程序员,设计师,项目专员等听起来就显得比较屌丝,产品经理一听就是管理者的角色,在过年回家的时候,跟亲戚朋友面前说起来备有面子。

第四:

产品经理似乎离ceo更近,不需要去做具体的事务,只需要协调各方面的人员帮助你去实现就可以了,年纪轻轻就能过一把当老板的瘾谁不要呢。

3.打破“产品经理”的所有幻想

而当我从事了两年的产品经理职业后,我才开始意识到当初的我是多么的天真,这两年几乎打破了我此前对产品经理这一职业的美好幻想。

在此我要恳求整个媒体界不要太过拔高产品经理的重要性,这样会极度地误导新人,使之心态浮躁,不愿意踏踏实实地从低做起。

媒体把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描摹神乎其神,产品灵魂的掌舵者,未来公司的ceo,我想说一句,所有对产品经理的美好幻想只存在于理论上的可能,而实际上根本是两码事。

真正创过业的或者当过产品一把手的人都应该知道,要对产品做出某一项决策,是对市场,用户,技术,公司内部资源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判断后的产物。

而市面上百分之80的产品经理都是在各个行业里面游走,教育做一年,社交做一年,金融做一两年,不是某个行业产品的深度用户,对用户的需求都只是泛泛的了解,也从没有深入过行业一线,对行业的很多潜规则不甚了解。

很多人会觉得产品经理就是最懂“产品”的人,其实不然,懂产品跟职位无关,而是看这个人在这个行业扎得有多深,纵观身边那些能够闯出一番事业的人就知道了,很多都是市场或销售出身,或者是在某个行业里深耕了几十年的人,而不是什么所谓的产品经理。

绝大多数的产品经理开口闭口“用户体验”,实际上却是最不懂用户的人。

第一是自己并不热爱本行业的产品,使用的频率很低,很难知道在实际场景中用户会遇到什么问题。

第二是整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面闭门造车,拉上几个同事关在会议室里意淫用户需求,试图用自己总结的一堆虚无缥缈的用户需求挖掘的理论模板来分析用户需求的合理性,这不是很扯么?

产品经理毕竟是公司的一线执行人员,对公司所处的情况也一知半解。公司现在是盈利还是亏本?财务状况是怎么样的?当下最应该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些产品经理都是不知道的。

那时候我总是会质疑老板的决策,觉得他压根不懂产品,而现在我才知道,我考虑问题的纬度是有多么的狭隘。

大部分的产品经理也是个技术白痴,但是很多人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各种社交论坛上教育新人说不需要学技术,只需要懂点基本原理即可。

那时候我也傻傻地认为技术只会限制产品经理的思考,业余有大把精力也不抽点时间来把这个问题攻克了,导致在做某个产品决策的时候,对“技术成本”这个维度的问题选择忽略不计,对整个开发的流程都懵懵懂懂,这样就会让自己处在很被动的角色,甚至很多时候还需要开发来帮助自己思考问题,实在是羞愧。

产品经理是夹缝中求生存的职位,处在管理者和执行者之间的游离地带,即没有执行者的专业技能,又达不到真正管理层的格局和视野,但是却一直在做着一些管理者决策的事情,无不处在尴尬的位置。

执行者很容易因为某一个领域的特长就坐上管理者的位置,也可能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找到创业的突破口,一越成为老板阶层,而产品经理没有任何一技之长,常年做着产品决策的边角料,真正决定产品命运的决策都掌握在老板和核心管理层的手中。

产品经理顶多完善一些他们没考虑过的细节,做着一些对产品的发展影响并不大的事情,久而久之,我觉得人就会被这些毫无意义的琐事给荒废了,还不如扎扎实实学点技能,或者去深入市场一线跟用户打打交道,比整天关在公司会议室里画原型,写文档要有价值的多。

虽然产品经理能拿到不错的工资,并不是代表他能创造多大的价值,而是在整个公司的产品运作体系下需要有这么一个中间职位来过渡,不可或缺,但是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对于想要创造出一个更大的事业的人来说,产品经理是个不明智的选择。

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特别想要逃离产品经理这个职位,去找一份更接地气的工作,我花了很多时间看了关于其他职位的资料,和各个职位的人沟通,例如设计,运营,新媒体等。

但是随着我对他们所处情况了解得越多,我就发现,只要是处在大公司大平台的体系下,不仅仅是产品经理,任何职位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我刚才所说的问题,唯有自己当老板,才能彻底摆脱这种状态。

4.开始有了创业的想法:

于是,我在上班之余特意去接触了很多做生意或创业的人,有做app的,有做贸易公司的,有开工厂的,有开店的,林林总总,最后,我总结出了创业者和上班族的几个比较明显的区别。

第一:

我认为无论多小的项目,只有创业了,自己才是真正的产品掌舵者,才拥有产品决策的能力,不然,在公司,充其量就是一个产品细节的执行者。

只有自己做老板,才能对自身公司资源的情况,市场的情况,用户的需求,技术能力等足够清楚,对产品的决策才是最坚定有力的。

我跟这些创业者沟通的时候,他们嘴里很少蹦出一堆概念,术语,而是实实在在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什么所谓的死板的理论框架来限制自己的思维。

当时我做产品经理的时候总是会因为对实际情况不够清楚才会用一堆理论模板来弥补自己的无知,当对各方面的信息都足够清楚的时候,压根不需要刻意地去应用什么理论模板,例如优先级排序方法,马斯洛需求定律等,什么问题最先应该解决,什么问题最重要一清二楚。

第二:

创业者的视野很广泛,为了让事业更加臻臻日上,需要走很多地方,见识很多人,经历很多难以克服的事,不是上班族整天待在办公室那一亩三分地可以比的。

第三:

很多人上班了一辈子,离开公司的平台后一无所有。因为你所得到的一切都是公司给予的,别人会和你合作也是因为有公司为你背书,公司资源都得经过上司,管理层,老板的决定才能够有所利用。

况且,离开公司后所有可利用的资源都为空,所以,综合来说,上班族是很难为除公司合作者以外的别人提供资源的,上班族的资源利用率是很低的。

相反,创业者哪怕经营的是一份小小的事业,但是他每一份资源都是自己的,都是可利用的,综合起来也是要比上班族的资源要多的。

然而,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利用的,当你身上没有可榨取的资源的时候,你也很难去得到别人的资源,而可利用资源的多寡几乎决定了你未来一生的走向。

第四:

在跟他们聊天的过程中,出现最多的词叫机会,而跟上班族聊天的时候,出现最多的是怎么写好一份需求文档,如何去找一份工资更高的工作,讨论的维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李笑来说过,最高级的模式是用自己的一份时间去买更多份的时间然后再卖出去,创业就是如此,找到一个机会,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帮你干事,为你创造财富,再投入下一个机会,如此循环往复,打造出一个又一个为你自动化赚钱的机器。

而上班则是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的一份时间换取一份收入,用生命在卖钱,我们需要极力摆脱这种状态。

第五:

我很喜欢他们展现出来的那种精神状态,浑身上下都洋溢着自信。

他们做的任何事情不是为了讨好上司或者老板,得到他们娇柔做作的称赞,在年底拿到更多的年终奖,他们所做的所有事都是从自身价值角度出发,自我驱动性更强。

他们会为了产品的一项好的决策讨论一整个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为的是做出一番更大的事业,为自己创造更大的价值和财富。

大约在工作了一年多的时候,也就是半年多以前,我想清楚了所有问题,我的人生目标则从一个职业经理人转换为了创业者,我所花的所有时间都是为了以后我创业做准备的。

交到我手上的项目,我会把它当成我以后创业的学习资料,用创业的思维去执行,而不是去应付我的上司,。

为了积累后续的人脉,我不会为了上位而跟人家勾心斗角,甚至为了利益与同事挣红了眼,而是与大家都搞好关系,为以后创业做铺垫。

为了拓展我的视野和格局,我把事做好肯定按时下班,到各个地方走走看看,约几个创业的好朋友聊聊天,挖掘一些新机会,而不会为了老板的赞誉把自己所有可用来积累资源的时间都耗费在公司的一亩三分地上。

我认定了未来一定会创业,哪怕失败了必须重回职场养家糊口,那也一定只是暂时的,我依然会找机会再次出去闯荡,这是我的宿命。

5.开店,梦开始的地方:

幸运的是,在我刚有了创业想法不久的时候,恰好我的一个大学朋友从美团辞职,在某个契机下加盟了一个新兴的餐饮外卖品牌,开了一家小小的店,刚起步不久就能赚个上班的钱,甚至有时还几倍于当时的工资收入。

在他的怂恿下,那时候的我蠢蠢欲动,我还清晰地记得是在一个肯德基里面,我和另外一个大学朋友深度地聊了两个多小时,两个人都兴奋得不得了。

那种积聚在内心的想要闯出一番事业的想法终于有了可以落地的种子,虽然不是什么大生意,但是至少可以迈出第一步,可以摸摸创业的门道,后续才有机会去思考别的门路。

于是,在几个月前,我冒着风险从公司贷了几万块钱,连同大学朋友和他室友从同学借的几万块钱,加起来总共十几万就投资我们的第一家餐饮外卖店。

那时候我还无法确定这家店是否能够活得下来,而我当时的收入又还不错,所以没有冒险辞职出来,而我两个朋友则是完全脱产出来全职经营,还是很感谢他们当时的身先士卒,才有了我后来出来创业的勇气。

几个月的经营,店都稳稳当当,虽然没有之前想象得那么好,但是至少还稍有盈余,勉强能够生存下来。

于是我就在想,既然我现在已经想清楚了未来是要走创业的路,与其一直这么勉强纠结地为了一份收入在上班,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出来,趁着这个势头,自己再开一家店,失败了再继续闯呗,还年轻怕什么。

我才不想等到30好几了才后悔当初为什么没出来,只能是迫于家庭孩子的压力而与一帮年轻人挤地铁公车上班,到时后悔都来不及了。

在跟爸妈做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我终于说服了他们,支持我去试一试,于是,在公司的OA系统递上辞职报告后,结束了我两年的产品经理职业生涯。

那一刻,我没有不舍,而是毅然决然,因为,这一刻我等了很久,这个决定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从当初做的决定,到现在,已经过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我一直在筹备第二个店的开张,期间遇到无数的问题,例如选址,装修,办证等等,非常棘手,但也非常考验人的能力,这都是上班所没办法遇到的。

我相信,年轻的时候能遇到更多的困难对于未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年轻有重来的资本,而等到七老八十了再去经历问题可能就会一蹶不振了。

办法总比困难多,一路走过来,克服了一堆的问题,总算要开张了,内心还是很兴奋的,接下来我会在公众号里把我开店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一是为了总结经验,为后续的决策提供依据,二也是强迫自己能够深度思考,不会被一些琐事给带乱了节奏。

开店是我创业路上的第一步,我希望未来能够孵化出更多的项目,做出更多有趣的事情,希望你们与我一起见证,无论成功与失败,我都与你们同在。

本文来自PmCaff,本文观点不代表 PmTemple 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原文链接: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研究院精选的头像研究院精选认证编辑
上一篇 2018年12月1日 下午12:45
下一篇 2018年12月7日 下午9:54

相关推荐

回复 天虹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天虹的头像
    天虹 2020年5月19日 下午12:24

    现在创业怎么样了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edgesensor_high 小程序
小程序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